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首页 > 魅力电白 > 电白文化

        电白特色奇观

        来源:电白县地志办 发布时间:2010-08-04 00:00:00 阅读次数:-

        【霞洞古石柱】 古图腾位于电白县霞洞镇,一说约建造于南朝至唐朝间,又一说年代无法考究。从霞洞开始向南朝海边方向延伸,每隔1至1.5公里竖1条,共9条,呈弧形排列,每条石柱高度不一,一般高约4米左右,下大上小,纵向三面为平面,一面呈弧形,弧面朝着大海,平面对着浮山。在一石柱旁,埋有石船一条,船长约3米,厚约0.2米,宽约0.8米,两头微翘,整石雕凿而成。石柱的用途,传说纷纭,综合有六种提法:  一说是风水用途。因迷信地势某方不利而设。二说是船竿柱。纪念冼夫人船来,喜悦性的象征(因闻冼夫人是沉海而死,又一说冼夫人巡视海南染疫而死,船载而归)。三说是路标。有人认为这里古代是俚獠杂居,带讯人员,不竖立标志,走入岐途,往往被杀身亡,故要设路标。四说是界号。有人认为所谓汉人坡是指古代在浮山岭以南居住为汉人,以北为俚獠住宅之区,以此为界。五说是清代界石。清灭明后,明不服清统治,经常于海面作乱,清划界竖石为界,凡内地居民,离海边10里,才准定居,故立石为界。六说是图腾。有人认为这些图腾有图腾的作用。

        【望夫山及其传说】 在电白县山区望夫镇,有一座上千米的高山,山顶上有一尊酷似妇人的石像,这就是有名的望夫山。关于这座山,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现摘录其中一个——

      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望夫四山之外乃一片汪洋大海。山脚下住着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:男的叫海生,女的叫春姑,生有二男一女。夫妻俩一个靠打鱼为生,一个靠织布为活,日子过得非常惬意、美满。

        有一年腊月的某天,海生对春姑说:“快到年关了,为夫想出远海打鱼,多赚点银两办些年货回来过年。今为夫送你一把宝扇,若你想夫君了,可手拿宝扇登上山顶朝海面方向摇动,这时海面就会括起一阵大风,为夫便知道你在召唤我,我就立马回来。”春姑遵嘱,含泪目送夫君出海打鱼去了。

        转眼腊月已过,大年将临。海生出远海打鱼快半个多月了,春姑思夫心切,于是一手提着织布的麻篮,一手拿着夫君送的宝扇,登上高山了望大海。可观望了大半天,只见大海白茫茫、黑蓝蓝一片,哪儿望得见夫君的踪影?

        一连数天,她坐在山顶一块石板上,一边编麻、一边手摇宝扇,期盼着夫君早日归来团聚。终于,远方的夫君见海风乍起,知道爱妻在召唤自己归家,便收起网具停止了打鱼,扬帆急回。不久,山顶上的春姑远远望见了夫君的帆船,心中大喜。她一心想着夫君能快些、再快些回来,于是手握宝扇拼命地摇,谁料宝扇摇得越快风浪就越大,小小木帆船怎顶得住?但见一个巨浪朝船头打来,小船翻了个底朝天……

        山上的春姑望见船毁夫亡,哭啊哭啊,哭得好不伤心!

        从此,无论白天黑夜、烈日疾风、暴雨倾盆,跪在山上披头散发的春姑一边痛哭,一边呼喊:“夫啊夫啊……”

        也不知过了多久,有一晚猝然电闪雷鸣,狂风暴雨,闹了整整一夜。第二天早上,旭日东升,彩霞满天。当人们步出家门,仰望山顶,活生生的春姑变成了一尊酷似长发妇人的巨石,这便是见证古老爱情的“望夫石”。

        后人有诗叹曰——

        何代亡夫去不还?相思变化扎青山。

        万年遗像今犹在,千古离情尚未阑。

        望夫石所在的那座大山,当地人也相应改称为“望夫山”。

        后人有诗为证——

        望断天涯秋又秋,依峰独立盼归舟。

        日晒雨淋心似铁,月影摧花捱苦愁。

        幸得瑞花添银粉,晚妆吴刚快抹油。

        离魂已随夫君去,留下石佳不回头。

        而明代洪武年间的电白知县刘元隆,当年曾多次登临望夫山,在听了相关传说后,一时诗兴大发,挥毫写下两首咏望夫山的诗——

            (一)

        堂堂挺出一天贞,左右无亲石作邻。

        云鬓懒梳千岁髻,月眉常锁四时春。

        霜为腻粉凭风抹,霞作胭脂向日匀。

        莫道面前无宝镜,一轮明月照夫人。

        (二)

        何代征夫去不还?相思变化在青山。

        万年遗像应无赛,千古离情尚未阑。

        云锦漫铺螺髻上,月梳斜插翠眉间。

        久传岩畔多珍异,几欲登临恨路难。

        据说刘元隆的第一首咏望夫山的诗,被后人誉为“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”,其诗意境之美,由此可见一斑。(吴望星 搜集整理)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